图片是本人2001年拍摄的照片,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战6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。左边是陈纳德夫人陈香梅,右边是吕正操将军
最近我刷到网上很多视频,就是家长带小孩看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,然后小孩痛哭、“表态”。我不知道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,我想问一下,第一,你们看这个电影是什么感觉,是不是精神上受到震撼。那么你们觉得孩子能不能经受这样的震撼,晚上会不会做噩梦?第二,你们能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,这部电影所表达传递的情感,即使是的话,你们能不能准确的传递给孩子?
我自己绝不会带未成年的孩子看这部电影,更不会给孩子简单的传递仇恨。因为小孩的认知,无法理解几十、上百年前中国所受到的侵略,和如今应该如何看待世界的关系。如今小孩所受的教育,他身边的认知,更不能客观准确的传达抗日战争的胜利,对于今天的意义。因为这个事情太复杂。从甲午、到八国联军、到九一八、到七七事变、抗战八年,这50年,日本确实在中国犯下了无数罪行。但是这几十年来,提到中日关系,官方常有个表态,叫做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”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铭记历史、珍惜和平,就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未来。
展开剩余70%对于我自己来讲,简单说,需要认识这几点:
第一,不忘国耻,珍惜和平;如今绝大多数的日本人民,和军国主义分子无关;日本的军国主义应当唾弃,日本的文明应当学习;
第二,为什么中国会落后,会挨打;对比两国受到西方的冲击,从鸦片战争,到黑船事件,日本为什么能够迅速的改革,而我们(清朝)只进行表面的洋务运动,却无法触及根本;为什么军国主义会在日本迅速发展,四处侵略,以致二战的惨痛教训;为什么日本在战后又能够经济腾飞?
第三,抗日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,而且是第一次完全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,是什么让中国人有了保卫国家的意识?我们如今应该从抗日战争中学到什么,继承什么?
这些问题,我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,去完善自己的认识;对于孩子,他们也需要一个过程,而不只是灌输,更不能只传递仇恨。我很难理解,有些幼儿园让小孩背着炸药包堂而皇之的表演,这又代表了什么?小孩无非是觉得好玩,是“大人”得到了满足,或者可以写写材料展示什么?
这部电影,我想可能是一部好电影。我也在短视频中看过一些介绍,但我自己是不想去看的,因为我对日军侵华的历史和暴行,已经看过很多书籍,有足够的认知。我不需要刻意的去看这部电影,给我增添负面情绪。但是我不反对其他成年人去看这部电影,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,但是不要把你们的选择强加给孩子。我也希望,学校不要组织未成年学生去看这部电影。同时也建议,如果家长一定要带孩子看这部电影,也不要拍短视频去展示孩子的痛苦。
当然,关于抗日的题材,也有不少好的影视作品。比如今年上映的《里斯本丸沉没》,我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泪水,之前也写过文章对这部电影进行称赞。还有像《八佰》、《血战台儿庄》这些电影,展示中国人民英勇抗战,也是值得推荐的。但具体针对孩子,还是要谨慎。
当很多人喊着”杀小日子“的时候,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中日关系的发展的?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,成长于80年代,身边接触的全是日本文化,动画片有《铁臂阿童木》、《森林大帝》、《聪明的一休》、《花仙子》、《咪姆》,后来又有了《圣斗士星矢》、《七龙珠》、《阿拉蕾》、《多啦A梦》。这些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童年。还有电视剧《姿三四郎》、电影《追捕》、歌曲《北国之春》,那时候我们最开始接触的高级电器就是东芝、松下、夏普,最先接触的汽车就是皇冠、达特桑。更不用说日本的贷款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。即便如今,日本也是中国海外旅游的最大目的地之一。那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,我们就会被日本洗脑了,会忘记历史的教训吗?不会的。只有珍惜发展的环境,才会从历史中寻求知识。
如果我教育孩子,会怎么做:
首先会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,慢慢告诉他,在你从教科书学到的内容之外,应该如何理解这段历史;
其次,我会带他去日本,了解日本的文化,自己去体会应该学到什么。
马上就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,在这个时候,我们更应该客观、全面的回顾历史。我们既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,也不能忘记十几年前”U型锁“带来的惨痛教训。从“一个人的莎士比亚”,到项立刚,还有一些所谓“正能量大V”,他们单方面的煽动仇恨,在网络世界中也遭受了处罚。后续我也准备做一些内容选题谈谈我的看法。
发布于:北京市免费配资系统,股票杠杆交易平台哪个好,股票资配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